醫學與電影 Part 1. 春日光景
馬偕醫學系 連梓亞
在醫療場域裡,時時可見許多動容的故事,在生命的輕重之下,每個家庭都有其難言之隱,每位醫師也都有自己醫療處置的底線,而電影與文字正是表達這些故事張力的一種手法,我們可以隨著導演的運鏡,抑或作者的筆跡,以第三人稱的上帝視角,去思考這些故事所帶給我們的生命議題。
以下有一些電影清單,介紹給有興趣的朋友
(一) 一念/A Decision:記錄生命末期病患家庭與醫師面臨生死的故事,生死別離在一念之間
(二) 昨日的記憶/ When Yesterday Comes: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的故事,講述生命的承擔與重量
(三) 臨終信託/ The Terminal Trust:醫師安樂死相關的議題,在生死與法律的灰色地帶間遊走
(四) 親愛的德國醫生:以外號「死亡天使」的德國醫生門格勒為藍本,關於人體基因的秘密
春日光景/ A Few Hours of Spring/ 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
故事簡介:
春日光景是一部由由導演史蒂芬‧布塞(Stephane Brize)於2012年上映的電影,獲得法國凱薩獎的最佳導演、最佳原創劇本、最佳男主角、最佳女主角等四大獎提名。劇中Alain Évrard是一位剛出獄的中年男子,因為出獄後求職困難,經濟拮据而返回老家,和年邁的老母親Yvette Évrard同住。但兩人於個性、生活習慣的不合,似乎即將掀起一場家庭風暴,然而此時Alain竟意外發現,長年受癌症摧殘的Yvette竟私自決定要到瑞士接受安樂死……。
連梓亞學長的觀後感:
春日爛漫,百花盛開,你如一朵萬綠簇擁的牡丹,總把那國色天香,在短短的花季裡沾染平凡的塵世;冬日靜謐,你如一望滿天皚皚的雪花,卻把那鵝毛絲縷,在冷冽寒風之時寂靜了大地。臨別時刻的你,自認是甚麼樣的季節?又描繪過什麼樣的人生呢?
東有莊周夢蝶,在其妻死後鼓盆而歌;西有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,認為人是向死而生的(Being-towards-death);他們以平順的心來面對死亡,縱使古聖先賢以跳脫生命,更高一層的層次來看待死亡,但身為醫事人員的我們,處於生死之間,要用甚麼角度來看待死亡?
安樂死一直是很有爭論的議題,在醫療上,我們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和尊嚴,但卻又希望盡力去維護病人的生命,但在疾病的末期,生命的尊嚴和生命的維持之間,很難有一個完美的平衡,影片中的醫師也說道,他會盡力提供醫療,雖然不會支持Yvette的作法,但尊重她的決定。而在臨床見習的過程中,難免看到人生別離的時候,在CPR搶救如此急忙的過程中,病人的身體為了那一絲活下來的希望,而受醫療行為的侵入,在這樣的過程中,甚至沒有辦法好好和身邊摯愛的人們好好的道別,也無法在彌留之餘去回顧他們的一生,或許,換作是我,我也會想選擇有尊嚴的結束生命吧。
整部影片的步調很慢,慢得正如初春的光景,不像冬天那般死寂,卻也不如仲春那般的百花齊放,讓我們有時間隨著劇情一同沉澱想法。該如何好好的說再見?Yvette臨睡之前激動的眼淚和擁抱,與Alain所回應的我也愛你,縱使沒有可歌可泣的人生回顧,也或許Yvette和Alain的告別方式不是最完美的,但兩人卻也在生死別離之時,寫下了生命曾存、曾愛的美好註解。
影片的後段,鄰居Mr. Monsieur問了Yvette「你的拼圖拼完了嗎」「快了,剩下最後幾片了」Yvette選擇親手拼上人生最後的拼圖。我呢?該如何拼湊人生的拼圖,又該如何結束,或許,只有當終將結束之時,拼圖的全貌才會揭曉吧。
文 / 馬偕醫學系 連梓亞學長
圖 / 長庚醫學系 陳品儒學長
📚📚📚📚📚📚📚📚📚📚📚📚📚📚📚
高綺主任手機/Line ID: 0921015806
網站: 高綺作文.台北醫科重考班(http://dreamtutor.net)
FB & Instagram: 高綺國文作文家教《高中/重考》
傳送門:
#高綺主任連梓亞學長專欄
#高綺 #重考 #重考班 #全科班 #衝刺班
#補習 #補習班 #醫學系 #醫科
#交叉查榜 #落點分析 #家教 #醫科輔導團隊 #面試
#連梓亞學長 #醫學與電影 #醫學人文 #馬偕醫學系 #109指考
#110學測 #高中生 #讀書帳 #Study #Studygram
#Schools #writing #handwriting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