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年指考作文 | 寬與深

一、文章解讀(占18分)

閱讀框線內文章,回答問題,文長限200—250字﹙約9—11行﹚。

途中是認識人生最方便的地方。車中、船上同人行道可說是人生博覽會的三張入場券,可惜許多人把他們當作廢紙,空走了一生的路。我們有一句古話:「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」所謂行萬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,通都大邑,但是我覺得換一個解釋也可以。一條路你來往走了幾萬遍,湊成了萬里這個數目,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,你就可以算懂得人生的人了。俗語說道:「秀才不出門,能知天下事。」我們不幸未得入泮(入泮:就學讀書),只好多走些路,來見見世面罷!對於人生有了清澈的觀照,世上的榮辱禍福不足以擾亂內心的恬靜,我們的心靈因此可以獲得永久的自由;所怕的就是面壁參禪,目不窺路的人們,他們不肯上路,的確是無法可辦。讀書是間接地去了解人生,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,一落言詮,便非真諦,所以我覺得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,萬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。﹙改寫自梁遇春〈途中〉﹚

雖然古人說:「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」梁遇春卻主張:「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,萬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。」他的理由何在?請你解讀他的看法,並加以評論。


 

二、作文(占27分)

吳寶春十五歲開始當麵包學徒,經過二十多年各領域、多方面不斷地努力學習、嘗試、創新,終於在2010年,運用臺灣本土食材,以「米釀荔香」麵包獲得「世界麵包大師賽」冠軍殊榮。他說他以後仍會用「很寬很深」的方法繼續研發創作;「很寬」是指學習更多領域,「很深」是指加強基本功。這是吳寶春對寬與深的看法。請你依照自己的體會或見聞,以「寬與深」為題寫一篇文章,議論、記敘、抒情皆可,字數不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