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學測作文 | 文章解讀、文章分析、通關密語

一、文章解讀(占 9 分:第(一)題 6 分,第(二)題 3 分)

閱讀框線內文章,回答:

(一)古人的「清賞」和今人的「觀光」有何不同?

(二)文中「人品亦化成商品」的意思為何?

請將答案標明(一)(二)書寫,(一)(二)合計文長約100-150字(約5-7行)。

近代之觀光遊覽必廣攬遊眾,乃可贏利。故凡屬勝境,惟求通俗化,遂使群 客奔波盡興,實則人看人。儻兼以歌唱舞蹈,愈撩亂,則愈活躍,心神無片刻安 頓處,斯為觀光之成功。凡屬觀光,乃求動,不求靜。乃求熱鬧,不求清淨。此 乃近代人心一大趨向。中國風景皆求清賞,「鳥鳴山更幽」,始覺此山中之深趣。 「山中方七日,世上已千年」。儻亦男女雜沓,喧嘩擁擠,轉眼即過,則七日亦在 一瞬間。此始是近代觀光客遊覽客所要求,如此才感快意。古人詩「振衣千仞岡, 濯足萬里流」,今人則必在萬目睽睽下振衣,一振衣而下座,掌聲雷動,乃始快 意。千仞岡上,何人得見!海水浴場,亦必人群俱集,乃始成一場面。一人濯足, 則何情味可言!故千仞之岡,則必組旅行隊。萬里之流,則必組游泳團。一人閒 居,必感無聊。古以窈窕乃成淑女,今則儘時髦,儘摩登,投入人群中活躍,以 供人玩賞為己樂,人品亦化成商品,良可嗟矣。(錢穆〈品與味〉)

二、文章分析(占 18 分:第(一)題 9 分,第(二)題 9 分)

言語交際過程中,常見運用「謙遜原則」 儘量降低姿態,不彰顯自己,例如: 「小弟不才,能力有限,請多包涵」。但基於某些目的,也可能刻意不採取這項原則。 請就下引諸葛亮〈出師表〉的文字分析:(一)列出並簡要說明文中何處運用「謙遜 原則」?何處刻意彰顯自己,不採取「謙遜原則」?(二)文中運用「謙遜原則」 的同時,又刻意不採取「謙遜原則」,目的為何?

請將答案標明(一)(二)書寫,(一)(二)合計文長約250-300字(約12-14行)。

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陽,苟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 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於草廬之中,諮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 馳。後值傾覆,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,爾來二十有一年矣。先帝知 臣謹慎,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來,夙夜憂勤,恐託付不效,以傷先帝之 明,故五月渡瀘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當獎率三軍,北定中原, 庶竭駑鈍,攘除姦凶,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,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。

三、引導寫作(占 27 分)

阿里巴巴能打開石門,是因為他知道「芝麻開門」的密語;烹飪高手能征服大 家的味蕾,是因為他練就一身功夫,抓到美味的訣竅;演員能成功詮釋某個角色, 必然是因為他對人生的悲歡離合有深刻的領會。對於人生的考驗,你是否也有自己 的「通關密語」?請以「通關密語」為題,寫下你找出「密語」而得以「通關」的 過程,以及其中的體會。文長不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