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5年指考作文 | 舉重若輕

一、文章解讀(18分)

閱讀框線內的文字,回答問題。答案請標明(一)、(二)書寫,(一)、(二)合計文長約200—250字(約9—11行)。
(一)甲文為何認為老莊和孟子不夠幽默?
(二)依據甲文的觀點,為何乙文「吾與點也」可以呈現孔子的幽默?

甲、

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,是一種從容不迫的達觀態度。人之智慧已啟,對付各種問題之外,尚有餘力,從容出之,遂有幽默,—或者一旦聰明起來,對人之智慧本身發生疑惑,處處發現人類的愚笨、矛盾、偏執、自大,幽默也就跟著出現。
我們讀老莊之文,想見其為人,總感其酸辣有餘,溫潤不足。老子多苦笑,莊生多狂笑。老子的笑聲是尖銳的,莊生的笑聲是豪放的,容易流於憤世嫉俗,失了幽默溫厚之旨。
幽默是溫厚的,超脫而同時加入悲天憫人之念。孔子溫而厲,恭而安,無適,無必,無可無不可,近於真正幽默態度。我所愛的是失敗時幽默的孔子,是吾與點也幽默自適的孔子。
孔子既歿,孟子猶能詼諧百出。齊人一妻一妾之喻,大有諷刺意味,然孟子機警犀利,理智多而情感少,所以不近於幽默。中國人往往未明幽默之義,認為幽默必是諷刺,其實幽默非輕快自然不可,所以特別標明閒適的幽默。(改寫自林語堂〈論幽默〉)

乙、

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華侍坐。子曰:「以吾一日長乎爾,毋吾以也!居則曰:『不吾知也!』如或知爾,則何以哉?」子路率爾而對曰:「千乘之國,攝乎大國之間,加之以師旅,因之以饑饉,由也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」夫子哂之。……(曾皙)曰:「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、六人,童子六、七人,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。」夫子喟然嘆曰:「吾與點也!」三子者出,……(曾皙)曰:「夫子何哂由也?」曰:「為國以禮,其言不讓,是故哂之。」(《論語‧先進》)

子路:仲由。
曾皙:曾點。
不吾知:不了解我。
莫:同「暮」。
三子:即子路、冉有、公西華。
舞雩:祭天求雨的場所,曾皙乘涼之處。

 


 

二、作文(27分)

「舉重若輕」是一種應世的態度。人生中遇到重要的事或面對困難時,可以用審慎但泰然、輕鬆的態度處之;或者凡事善用智慧,便能輕而易舉,勝任愉快。

請根據自身經驗或見聞,以「舉重若輕」為題,寫一篇文章,論說、記敘、抒情皆可,文長不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