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7年學測作文 | 圖表分析、季節的感思

一、

自從有了電腦、智慧型手機及網路搜尋引擎之後,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大腦處 理資訊的方式。我們可能儲存了大量的資訊,卻來不及閱讀,也不再費力記憶周遭事物和 相關知識,因為只要輕鬆點一下滑鼠、滑一下手機,資訊就傳到我們面前。

2011 年美國三位大學教授作了一系列實驗,研究結果發表於《科學》雜誌。其中一個 實驗的參與者共有 32 位,實驗過程中要求每位參與者閱讀 30 則陳述,再自行將這 30 則 陳述輸入電腦,隨機儲存在電腦裡 6 個已命名的資料夾,實驗中沒有提醒參與者要記憶檔 案儲存位置(資料夾名稱)。接著要求參與者在 10 分鐘內寫出所記得的 30 則陳述內容, 然後再進一步詢問參與者各則陳述儲存的位置(資料夾名稱)。實驗結果如圖 1:

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。

問題(一):有甲生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主張:「人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置,而比 較不會記得資訊的內容。」請根據上圖,說明甲生為何如此主張。文長限 80 字以內(至多 4 行)。(占 4 分)

問題(二):二十一世紀資訊量以驚人的速度暴增,有人認為網路資訊易於取得,會使記 憶力與思考力衰退,不利於認知學習;也有人視網際網路為人類的外接大腦 記憶體,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大量知識,而可以專注在更重要、更有創造力 的事物上。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,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,文長限 400 字 以內(至多 19 行)。(占 21 分)

二、

你在傾聽小魚澼濺的聲音 
張望春來日光閃爍在河面
微風吹過兩岸垂垂的新柳
野草莓翻越古岩上的舊苔
快樂的蜥蜴從蟄居的洞穴出來
看美麗新世界野煙靄靄──
在無知裡成型。你在傾聽
聽見自己微微哭泣的聲音
一片樹葉提早轉黃的聲音(楊牧〈夭〉)

請閱讀上列詩作,分項回答以下問題。

問題(一):詩中有聲音的傾聽,有視覺的張望,也有快樂與哭泣。作者描寫春天的美麗 新世界,但詩題為何命名為〈夭〉?請從詩句中的感官知覺與情感轉變加以 說明。文長限 120 字以內(至多 6 行)。(占 7 分)

問題(二):普魯斯特(Proust, M.)在《追憶逝水年華》中說:「一小時不僅僅是一個小 時,它是一只充滿香氣、聲響、念頭和氛圍的花缽」,說明時間的認知與感 官知覺及感受有關。楊牧的〈夭〉透過感官描寫,傳達季節的感知,請以「季 節的感思」為題,寫一篇文章,描寫你對季節的感知經驗,並抒發心中的感 受與領會。(占 18 分)